扫描以上二维码,关注文物网,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。
记住密码
在书画界,宣纸有“纸寿千年”的说法。即便此话没有夸张的成分,掐指算来,大部分古籍也到了大限之年。 这些古籍,经过数千年的沉淀,不仅记载的内容成为宝贵的精神财富,其外在的形式也是极具价值的研究对象。因此,保护它们是每一代人的责任和义务。 如何给它们修复呢?千百年来,人们也不断地在总结。公元三世纪,北魏贾思勰《齐民要术》就记载了古籍修复的一些经验:“书有毁裂,郦...
中国传统书画一般每隔200年左右便要修复一次,从作品诞生的那一刻起便大致决定了未来的修复、传承的时间逻辑。从装裱、修复、保存,老祖宗的手艺和审美理念,再加上后代匠人的摸索,最终形成了如今传统修复的一整套流程,不同的修复专家,因为经验、理念的不同,也决定了其各成体系的修复心得。而陆宗润,这位学贯中日,集唐宋明清修复方式之大成,运用传统结合高科技,成功攻克了“红色霉斑”这个书画...
古籍修复专业学生在练习修复古籍。(图片由金陵科技学院提供) 江苏公共图书馆馆藏古籍现有近100万册古籍亟待抢救性修复,这些古籍如果经过“医生”的揭、洗、补、衬、裱,就能奇迹般地恢复原貌。这样的“医生”指的就是古籍修复师。可目前高水准的古籍修复专家还找不到5个!针对这种状况,2004年起国家在江苏、上海、北京开展试点,专门培养古籍修复人才。与南京图书...
官方微信
官方微博